上海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来自现实的证词:王兵个展》《激进的喜悦:公元两千》联票
《来自现实的证词:王兵个展》《激进的喜悦:公元两千》
展期:2024年11月3日-2025年1月12日
地址:何东·457|静安区陕西北路457号
参观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0:00 (19:30停止入场)
展览名称:《来自现实的证词:王兵个展》
场馆:何东·457 S楼4层
策展人:顾铮
艺术家:王兵
展览名称:《激进的喜悦:公元两千》
场馆:何东·457 S楼5/6层
策展人:鲁明军
艺术家:曹斐&欧宁,施勇,⽯青,宋涛,王庆松,王友⾝,徐震,颜磊,杨振中,余极,郑国⾕,张培⼒,赵半狄,章清
购票须知:
1. 一人一票,每个场馆/楼层一次入场有效
2. 票品为电子票,联票内2个展览分布在3个不同楼层,购票人本人持二维码+现场盖章验票入场
3. 对应票品请按照具体的使用规则及时间使用,因展览特殊性,凡售出门票,一律不退不换不补,逾期作废
展言
王兵的直视与凝视
by顾铮
王兵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著名纪录片导演。他的纪录片以其直击现实的力量而一直深受关注。
作为接受过专业摄影训练的摄影系毕业生,纪录片导演王兵在他拍摄一部纪录片的同时,往往会同步拍摄许多照片。在这些纪录片完成并且与观众见面的同时,这些和纪录片“套拍”的照片会成为另外一种形态(摄影)的作品开始与观众和读者见面。这些来自纪录片拍摄现场,也是来自现实的照片,为我们的浸泡于时间之流中的纪录片观影体验之外,带来了基于摄影的瞬间特性的不同的视觉体验。当然这同时也是另外一种了解和接触现实的体验。也就是说,在观看纪录片所意识到的现实时间的流动性之外,人们通过观看静帧照片则可能认识到摄影的凝视性以及摄影的凝视观看的力量。
王兵的摄影凝视是现实见证,但同时也是现实塑造。这些照片既是见证了严峻现实的视觉文本,同时也是见证了他自己的现实观看的证据。而具片断性的张张照片,则是他的这种现实凝视的结晶。
无论是影片《铁西区》中的下岗工人,还是《父与子》中的父子,以及生活于边地的三姐妹,如果没有王兵坚韧不懈的注意和注视,他们就是被忽略、被湮没和被遗忘的存在。王兵以他深切的人性关怀和凝视,定格社会底层的人们,为反思这个时代提供了某种思考的机会。
观看即定义。王兵的观看定义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时代。通过王兵的观看,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存在不可思议的差异。我们也许得以警醒现实的参差与复杂,进而警惕甜腻的撒娇和反胃的浪漫。我相信,即使善良会受嘲笑,但王兵的照片和影像仍然如微弱的火苗,传递着一种直视现实的坚韧与执着。
艺术家简介:
王兵,1967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现生活工作于中法两地。 1992年,王兵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1994年起开始了《铁西区》的摄影作品创作,1995年他进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系学习,在1998年成为独立电影导演之前,他在电视台工作了一段时间,期间一直持续进行《铁西区》摄影作品创作。《铁西区》电影是王兵的第一部纪录片,于2002年拍摄,获奖无数。2006年,王兵获得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9年,王兵在巴黎桑塔画廊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展出了两部纪录片:《和凤鸣》和《无名者》。从那以后,王兵创作了许多纪录片,如《三姐妹》(2012),《德昂》(2016),《煤钱》(2016),以及《方绣英》(2017)和《15小时》(2017),后两部作品在2017年雅典和卡塞尔两处的卡塞尔文献展中展出。2014年,王兵在法国巴黎蓬皮艺术中心举办了他的摄影作品个展,展出了三组摄影作品:《父与子》、《无名者》和《遗址》。2015年,王兵的录像作品《父与子》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2017年,他的作品《方绣英》被授予瑞士洛迦诺电影节最高奖项的金豹奖。同年,他也获荷兰阿姆斯特丹EYE艺术与电影奖,以表彰他的整个创作历程。同年,作为唯一被卡塞尔邀请的中国艺术家,在文献展上举办个人作品回顾放映,以及《铁西区》摄影作品展。2018年至2019年,王兵担任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院的客座艺术家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2021年12月王兵获得CHANEL Next Prize奖。2023年《青春春》、《黑衣人》两部作品参加戛纳电影节,《青春春》作为唯一纪录片入围竞赛单元,同年获得金马最佳纪录片奖。2024年《青春苦》入围洛迦诺电影节竞赛单元,《青春归》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王兵的重要个展包括:瑞士摄影中心(2022),巴黎Le Bal艺术中心(2021),苏黎世艺术馆(2018-2019),2018年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和西班牙电影图书馆曾举行他的大型调研性个展,同年在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旧金山CCA沃蒂斯学院(2016),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4)。他曾参与多项群展,包括:黑尔福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华盛顿特区纺织博物馆(2020),鲍登学院艺术博物馆(2019),卡塞尔文献展(2017),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2017),布鲁塞尔史坦贝克文化中心(2017),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2015),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2015),上海双年展(2014),米兰影人电影节(2010)。
王兵的作品被收藏于:哈佛大学电影档案馆、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荷兰EYE博物馆,中国香港M+博物馆,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国家图书馆,希腊雅典国立现代美术馆,德国慕尼黑Alexander Tutsek-Siftung 艺术基金会。
策展人简介:
顾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world Press Photo)比赛终评评委。2017-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Harvard-Yenching visiting Scholar)201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2020、2021、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Jimei x Arles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艺术总监。著有多部专著,并在国内外策划多个当代摄影及艺术展览。
展言
世纪之交,国内曾涌现⼀批观念摄影或录像作品,不约⽽同地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于全球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巨变的美好憧憬和乌托邦愿景。也是在此前后,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的普及,艺术家逐渐开始使⽤新的摄影和录像技术,尤其是PS(Photoshop软件)极⼤地拓展了他们关于摄影、录像及图像的认知和实践。这些作品便是其中的⼀部分,它们不仅是这⼀特殊历史时刻集体情绪的刻画,同时也是技术媒介变⾰的重要见证。
⼆⼗年后,摄影、影像技术已经历了多次迭代和更替,全球化也已进⼊了新的历史阶段。回看这些技术“粗糙”并极具时代特征的观念作品,我们固然感慨于技术媒介对当代艺术的深刻影响,但这样⼀种久违的“乐观”情绪和“喜剧”⾊彩似乎更值得我们深思和玩味。
艺术家简介:
曹斐
曹斐,1978年生于广州,现在北京工作及生活。曹斐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她的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疾速发展的变化。她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以及国内外各大美术馆展出,包括纽约MoMA现代艺术中心、所罗门·古根海姆美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等。
欧宁
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目前工作和生活于北京,是一位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和诗人。
施勇
1963年出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现在工作和生活在上海。施勇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装置与影像媒介的代表人物之一。自1993年起,他的作品就在国内外被广泛展出。早期创作致力于揭示现实内部的意识形态;九十年代开始关注改革开放神话下的当代上海的转型概念,继而引向更宏观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等层面。2006年,从作品“2007没有卡塞尔文献展”始,施勇将质疑的目光落实于艺术界本身,思考如何通过“搁置”创作来予以抵抗。2015年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既是之前创作的延续,又传达了其未来意图在表面“抽象”之下展开对于“控制”的反思与实践。
石青
1969年出生,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石青的创作呈现出跳跃性的工作方式,从装置,影像,现场表演,在地实践到近期的研究性项目,从早期的人类学仪式行为,神话原型的叙事挪用,全球化之下的游牧地理学事件和文化冲突,到集体主义下的日常生活,到艺术制度批判和空间生产关系介入。同时也参与了大量的艺术自我组织活动,如”后感性”,”联合现场”,”桃浦大楼“等,2014年与人共同建立“激烈空间”,发起和组织了”集体主义建筑”、”地方工作”、”腹地计划”、“上海电影地理“等项目,工作转向更强调方法的主体空间实践和情境化生产。2018年共同创办“重庆工作“等在地机构。
宋涛
宋涛,1979年生于上海,毕业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现今工作生活在上海。2000年开始艺术创作,2004年成为“鸟头”小组成员至今。
王庆松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3年至今生活工作在北京,于1996年开始影像创作。在国内外诸多美术馆和画廊举办过40多个个展,参加过光州双年展、台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基辅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双年展。2019在武汉合美术馆及韩国首尔摄影美术馆举办个展。2006年获得Outreach Award in Renocontres de le Photographie,法国阿尔勒杰出摄影奖。曾组织策划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及成都“金熊猫摄影艺术奖”等展览,现担任成都当代影像馆艺术总监。
王友身
1964 年生于北京,1988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8 年至 2018 任职于北京青年报社,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艺术家王友身曾经参与过众多国内国际重要的双年展和机构展览,包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展览:“中国现代艺术展”、“新生代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台北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等,他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参与人与见证人之一。同时,王友身自 1988 年至 2018 年在北京青年报社工作 30 年,曾担任过美术编辑、艺术总监等职务,一直以来,王友身兼具双重身分,在艺术界与传媒界两个领域间工作,致力于考察和松动艺术/生活、创作/日常间僵化的边界。
颜磊
1965年生于中国河北,1982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1992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和生活与北京。颜磊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圈的“另类”艺术家。他开创了一种绘画的方法,即将其所选择的图案喷绘在画布上,用色块分解每一幅绘画,编号上色。从颜磊所选择的图像,包括以他的绘画方法重新演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的方式看到了一种态度,这是一种带有政治色彩,人文立场和独立审视的态度。
杨福东
1971 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被誉为目前中国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2004年入选纽约古根海姆当代艺术奖,成为继蔡国强、黄永砯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杨振中
1968年生于浙江,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作为艺术家,其艺术实践以观念艺术为主要方向,涉及录像、摄影、装置,甚至包括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长期活跃于全球当代艺术系统,并于2003和2007年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作为策展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他与上海的艺术家们共同发起并策划了包括“超市展”“快递展”“吞图”等十几场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和项目。杨振中的创作核心,一方面持续关注生死议题并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强化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矛盾与错乱,另一方面则是对城市日常与政治空间中的人、物、景观的转化和再利用。近期的创作亦聚焦于在文明史的语境中,探讨智能技术、人类劳动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丰富可能性。
余极
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从九十年代至今,当代艺术活动中以多种媒介和不确定的实验方式进行自由创作,作品有行为、装置、摄影、录像、绘画以及设计、写作等。其主要从身体的客观性和身份的虚假性出发,展开对人在现实境遇和文化观照之间多重联结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探讨。其作品试图透过对中外传统的感悟,表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遭遇国际化现实和未来文化形态时的复杂紊乱心态,从中昭示出一种新的人类关系所构成的时俗习惯的历史凄美,并从自我的角度呈现为一种纯粹个体经验的一般视觉形式。
郑国谷
郑国谷1970年出生于广东阳江,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2002年,他和陈再炎、孙庆麟成立阳江组合。目前生活和工作在阳江。郑国谷的创作涵括多种媒介,横跨行为、摄影、绘画、雕塑、空间和建筑,而根本的驱动力不是来自媒材而是与生活进程密切相关的意念。从2005年开始,郑国谷展开名为“帝国时代”的土地/空间项目(从2012年起更名为“了园”),融合了复杂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关系,包容了一个空间从理想到实现以及在生活中持续的全部过程。平行于他所精心营造的空间生态,郑国谷的创作在不同的时间进程中循着各自不同的轨迹生长着,而这两种实践之间既平行发展又相互渗透,从能量研究而展开的绘画系列创作中,郑国谷探测艺术如何校正着生命中能量的趋向,由此呼唤着新的艺术方法的探求。
张培力
1957年11月生于杭州。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居住和工作于杭州。从事艺术数学工作三十余年,于2003年在中国美院建立新媒体系,开始了中国艺术院校中最早的新媒体艺术教育。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OCAT上海馆执行馆长。
赵半狄
1966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是中国先锋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其创作涉及行为、影像、时装、电影、社会介入等。2010年至2013年,赵半狄发起的艺术慈善项目“用创造力换一座孤老院”吸引中国两万多名青少年参与创作艺术作品,他利用所得收入在河南省开封县成立了一幢孤老院,让46名孤寡老人获得安身之所。2013至2014年,由赵半狄执导、依据上述项目创作的作品《让熊猫飞》入选第29届华沙国际电影节,以及多个国际儿童电影节,并在中国的各大影院公映。
徐震
艺术家、策划人、没顶公司创始人。1977年出生,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
徐震 2004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佳艺术家”奖项,并作为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参加了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主题展,徐震的创作非常广泛,包括装置、摄影、影像和行为等。
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双年展均有展出,包括威尼斯双年展(2001,2005)、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4)、国际摄影中心(2004)、日本森美术馆(2005)、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2006)、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2007)、英国海沃德画廊(2012)、里昂双年展(2013)、纽约军械库展览(2014)、上海龙美术馆(2015)、卡塔尔Al Riwaq艺术中心(2016)、悉尼双年展(2016)、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7)、沙迦双年展(2019)、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2019)、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美术馆(2020)、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2024)等。
章清
章清,1977年出生,现工作和生活在上海,是上海重要的实验艺术家之一。章清早期创作荒诞和幽默暴力的行为艺术, 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录像和装置语言,其作品表现混淆了的现实与虚构, 荒谬与合理的边界以及轨迹。正如哈罗德·希曼所说的“游走于荒诞的边缘——是章清的力量所在。与此同时他以夸张的方式关注墨守成规的观念。”自2006年,章清以监视的视角作为创作语言,通过对视频、装置、综合材料的研究创作至今,他将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媒介、技术、表现手法运用于表述他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反思。
重要展览包括:大先锋-VisArts新兴策展人项目,Kaplan Gallery, 美国(2018);聚场-转媒体艺术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17);章清个展: 边界, 香格纳主空间&H空间, 上海 (2016)档案44:章清, 录像局,北京/广州(2015);MOVE ON ASIA,亚洲录像艺术2002-2012,ZKM 多媒体博物馆,德国(2013);银幕上的中国双年展,洛杉矶与华盛顿,美国(2012);2011 ABANDON NORMAL DEVICES 艺术节,FACT,利物浦,英国;cctv——章清个展,香格纳H空间,上海(2011);没有风景的房间,FREIES美术馆,德国(2010);别走得太快, 章清个展,香格纳北京,北京(2009);快城快客—第七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8)等,2004年获CCAA当代艺术荣誉奖。
策展人简介:
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策展人。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9)、《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
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裂变的交响:20世纪中国艺术的三个当代时刻》(2021)、《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2023)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项目介绍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2024
SIM Shanghai International Media Arts Project 2024
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计划——以影像艺术出发,延伸至多种艺术类型,邀请全球艺术家以上海核心区域的地标性闲置空间,及周边街区等一系列非常规的展览空间作为艺术发生地,倡导使用回收材料进行可持续性的艺术实践和展览。本计划将在一年中持续发生,后续将联动艺术苏河、西岸艺博会、ART021、教博会等艺术机构共同联动呈现。并将在次年10月集中呈现“SIM上海国际影像艺术季”。
购票须知
√演出/活动时长
以现场为准
√主要演员
以现场为准
√最低演出/活动时长
以现场为准
√预约说明
无需预约
√儿童说明
一人一票,儿童须持票入场
√发票说明
该项目支持开具电子发票,发票由第三方主办提供,请在演出结束前通过订单详情页提交发票申请,一般演出结束后1个月左右开具,开票方名称以实际收到的发票为准。
√异常购票
为了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于异常订购行为,猫眼演出有权取消相应订单并且通过系统原路退回该订单下全部票款,不予配票。异常订购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1)同一用户订购超出限购张数的订单;
(2)经合理判断为非真实消费者的订购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软件、爬虫技术等进行恶意刷票;
(3)通过批量相同或虚构的支付账号、收货地址、收货人、电话号码订购超出限购张数的订单。
√禁止携带物品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付款时效提醒
下单成功后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支付,未支付成功的订单,将在下单指定时间后系统自动取消,请及时刷新购票页面进行购买。
√特殊提示
因市场变化、不可抗力等客观情形以及演出票随订随售的性质,可能会出现演出变更、取消、或正式出票时票品库存不足等情况,该等情形下猫眼客服会及时与您联系并尽快退款。
√实名制购票
无需实名制购票
√限购说明
每笔订单最多购买6张,以实际购票情况为准
√退换政策
票品为有价观演凭证,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唯一性等特征,如非演出变更、演出取消、票品错误的原因,不提供退票品服务,购票时请务必仔细核对并谨慎下单。
√入场规则
·电子票:购买电子票的用户,可凭二维码直接入场,无需纸质门票
√演出/活动时长
以现场为准
√主要演员
以现场为准
√最低演出/活动时长
以现场为准
√预约说明
无需预约
√儿童说明
一人一票,儿童须持票入场
√发票说明
该项目支持开具电子发票,发票由第三方主办提供,请在演出结束前通过订单详情页提交发票申请,一般演出结束后1个月左右开具,开票方名称以实际收到的发票为准。
√异常购票
为了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于异常订购行为,猫眼演出有权取消相应订单并且通过系统原路退回该订单下全部票款,不予配票。异常订购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1)同一用户订购超出限购张数的订单;
(2)经合理判断为非真实消费者的订购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软件、爬虫技术等进行恶意刷票;
(3)通过批量相同或虚构的支付账号、收货地址、收货人、电话号码订购超出限购张数的订单。
√禁止携带物品
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大多数演出、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饮料、专业摄录设备、打火机等物品,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予以配合。
√付款时效提醒
下单成功后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支付,未支付成功的订单,将在下单指定时间后系统自动取消,请及时刷新购票页面进行购买。
√特殊提示
因市场变化、不可抗力等客观情形以及演出票随订随售的性质,可能会出现演出变更、取消、或正式出票时票品库存不足等情况,该等情形下猫眼客服会及时与您联系并尽快退款。
√实名制购票
无需实名制购票
√限购说明
每笔订单最多购买6张,以实际购票情况为准
√退换政策
票品为有价观演凭证,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唯一性等特征,如非演出变更、演出取消、票品错误的原因,不提供退票品服务,购票时请务必仔细核对并谨慎下单。
√入场规则
·电子票:购买电子票的用户,可凭二维码直接入场,无需纸质门票